| 硬件接口 |
| ◆ 16个10/100Mbps 快速以太网端口带PoE供电 |
| ◆ 复位按纽用于交换机管理 |
| |
| PoE |
| ◆ 兼容 IEEE 802.3af/ 802.3at PoE PSE |
| ◆ 支持16个 IEEE 802.3af 设备供电 |
| ◆ 每端口最大支持15.4W PoE供电 |
| ◆ 自动检测供电设备 (PD) |
| ◆ 电路保护防止端口之间的电源干扰 |
| ◆ 供电距离支持 100m |
| |
| 二层功能 |
| ◆ 每个RJ-45端口的自动MDI/ MDI-X检测 |
| ◆ 防止与背压(半双工)和IEEE802.3x暂停帧流量控制(全双工)数据包丢失 |
| ◆ 支持VLAN: |
| –IEEE 802.1Q 基于Tag VLAN |
| –基于端口的 VLAN |
| –MTU VLAN (Multi-Tenant Unit VLAN) |
| ◆ 支持 链路聚合 |
| –支持2个中继群 |
| –高达每中继群的4个快速以太网端口 |
| –IEEE802.3ad的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
| ◆ 支持 生成树协议 |
| –STP, IEEE 802.1D (经典生成树协议) |
| –RSTP, IEEE 802.1w (快速生成树协议) |
| –环回检测 |
◆ 端口镜像监视特定端口上的传入或传出流量
| 服务质量 |
| ◆ 对所有2个优先级队列交换机端口 |
| ◆ 流分类: |
| –基于端口的优先级 |
| –IEEE 802.1p 基于优先级 |
| –IP ToS / DSCP 基于优先级 |
| –TCP / UDP 基于端口 QoS |
| ◆ 严格优先级和加权循环(WRR)的CoS策略 |
| ◆ 在每个端口上的输入/输出速率限制控制 |
| ◆ 广播风暴控制支持 |
| |
|
|
|
| 组播 |
| ◆ 支持IGMP侦听v1/v2 |
| |
| 安全 |
| ◆ MAC地址过滤 |
| ◆ 每端口TCP & UDP过滤 |
| ◆ 管理空闲时间安全 |
| |
| 管理 |
| ◆ 远程Web界面的交换机管理和设置 |
| ◆ 支持 SNMP v1 |
| ◆ 支持DHCP选项82和DHCP中继 |
| ◆ 固件升级通过Web界面 |
| ◆ 通过web界面上传/下载配置 |
| ◆ 复位按钮,系统重启或重置为出厂默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