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国民收入稳步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种社会保障体系也越来越健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也越来越高。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化工行业、公众聚集场所、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的增多,各类重特大火灾和各类灾害事故日趋增多,部队灭火抢险救援任务将更趋繁重,处置难度和危险性也越来越大。这同样也给为部队灭火抢险救援的后勤保障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何为特大火灾扑救和特种灾害事故救援呢?特大火灾扑救是指对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以上火灾扑救。特种灾害事故救援是指公安消防部队参与处置下列6种情况的灾害事故:(1)各种化学危险品泄漏事故;(2)参加洪灾、风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抢险救灾;(3)参加空难、重大交通事故的抢险救援;(4)参加建筑物倒塌的抢险救人工作;(5)参加恐怖袭击和破坏等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救援;(6)在有关单位和群众遇险救助求助时救援救助工作等。(公安部消防局陈家强局长在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会议上讲话摘录)。据8月19日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新闻发布会的统计数据表明,自1999年来,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共出动107万人次,其中特大火灾扑救和特大灾害事故救援29.7万余次,占总数27.8%,营救人员3万人。特别是在上海“7.17”龙门吊跨塌事件、乌鲁木齐市“九.八”爆炸、沈阳“九.一”油库大火、内蒙古大兴安岭火灾等特大火灾扑救和特大灾害事故援中表现最为勇敢和成功。当然这些特大火灾扑救与特种灾害事故的成功救援中离不开消防部队现场后勤保障作用的充分发挥。但到目前止,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尚无一整套特大火灾扑救和特种事故救援的现场后勤保障体系与工作体系标准。笔者试图以此文发表拙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目前特大火灾扑救和特种灾害事故救援现场后勤保障(以下简以现场后勤保障)现状及面临的难点。
1、重视程度不够。
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目前普遍存在对扑救特大火灾和特种灾害事故救援现场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认为是“不务正业”;有的则强调经费困难等,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体系,也没有完整的现场后勤保障工作体系。
2、没有成立相应的现场保障的组织体系。
到目前为止,全国尚无一个支队成立现场后勤保障统一领导的组织,在现场后勤保障中往往采用随机的方法“抽拢班子”。
3、没有制定相应的预案。
作为公安消防部队的特勤队伍经常深入石油、化工行业、公众聚集场所、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等发生事故可能会引起损失大、危害大、伤亡大、影响大的单位,制定详细的灭火救援方案,但这些预案中往往缺少如何做好现场后勤保障方案与措施等内容,也缺少合成演练。
4、现场后勤保障社会化进程缓慢。
一是推进现场后勤保障社会化进程缓慢。没有依托社会来保障,光靠消防一家唱“独角戏”很难形成合力,例如没有足够的财力、技术、人员等社会的支持很难圆满完成现场后勤保障。可见财政、供电、医疗、卫生、防化等部门对现场后勤保障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二是国家尚无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现场后勤保障工作。虽然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律、法规正逐步建全完善,但目前尚缺少有关现场后勤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能象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等国家建立一整套完整法律来规范现场后勤保障工作。
二、现场后勤保障的对策及方法。
1、统一领导,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做好现场后勤保障责任感和紧迫感。
现场后勤保障要在特大火灾扑救和特种灾害事故救援领导组织(指挥部)的领导下,实行统一领导。加强对现场后勤保障领导,要充分认识现场后勤保障对火灾扑救与抢险救援工作成功与否所起重要作用的认识,要把现场后勤保障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实,重视现场后勤保障。
2、成立现场后勤保障组织。
在特大火灾扑救和特种灾害事故救援领导(指挥)组织统一领导下,成立现场后勤保障组织。作为现场后勤保障组织负责人必须是扑救和救援领导组织(指挥部)成员之一。同时现场后勤保障组织(领导小组)中又可成立若干小组:
(1)成立火灾扑救与灾害救援现场救护小组。主要负责特大火灾扑救与特种灾害救援现场的人员救护工作。成员主要为支队卫生所(队)负责人,地方医院、卫生、防疫等单位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做好参加扑救与救援工作而受伤人员及受灾、受害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及时联系好后方的医院、救护运载工具、受害及伤残人员安置救护工作等,以保证火灾扑救与灾害救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2)成立现场后勤保障装备器材供应小组。主要负责特大火灾扑救与灾害救援所需要的器材、装备、油料等供应。例如象黄岛油库大火扑救,如果没有足够后备的泡沫、水带、油料等供应就不可能成功扑救大火。
(3)成立现场后勤保障小组。主要负责现场人员就餐、保暖、换洗、住宿等联系落实工作,以保证部队再战的实力。例如大兴安岭火灾一救就是几十天,又如山西煤矿瓦斯爆炸塌井事故救援工作都需要半个月以上时间,如果不及时联系就餐、住宿休息、换洗等后勤保障工作,就根本无法连续展开扑救与救援工作。
在成立上述三个小组的同时,必须配备必要的现场通信工具,做到在现场后勤保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明确职责,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现场后勤保障的效果。
3、及时制订预案进行实地演练。
要及时制订科学的预案,这些预案制订可以与部队的灭火作战方案及特勤队伍的重特大火灾扑救与特种灾害事故救援预案结合起来,制定相应详细周密的预案,并适时开展演练,预案要结合部队多单位的合练,又要结合地方各部门的演练。同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施科学辅助决策。
4、配备必要的现场后勤保障装备。
随着火灾扑救的复杂与特种灾害事故救援难度增大,危险性增加,对现场后勤保障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现场后勤保障装备建设也提出严格要求。要求支队逐步配备现场后勤保障装备。例如配备现场后勤生活保障车与消防洗消车等必需的装备,以保障现场扑救与救援人员的生活与安全,而随着化工企业的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增多,现场人员除配戴防火、防毒或防化服,必须做好洗消、体检、治疗等工作,以防止中毒潜伏而留下后遗症。
5、改革现场后勤保障工作,努力推进现场后勤保障社会化体制。
现场后勤保障工作光靠消防部门一家是唱不好戏的。当前一是要尽快出台一些有关现场后勤保障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以明确公安消防医疗、救护、防化、供电、供水、运输、通信、化工等部门的职责,以保证现场后勤保障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二是加快推进现场后勤保障社会化体系。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卫生、医疗、通信、供电、供水、化工等部门的作用;三是要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共同探讨和研究现场后勤保障工作,并适时开展综合性的演练,以利实战时的步调一致。
6、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过硬的现场后勤保障队伍。
建立一支一流的后勤队伍是公安消防部队建设的需要,也是确保建立过硬现场后勤保障队伍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提高后勤现场保障人员的知识水平,确保队伍水平的整体素质;二是切实加强思想作用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要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增强做好现场后勤保障责任心与事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