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数据统计           欢迎到【弱电论坛】来学习和讨论问题!

★电工电气产品供求、电气展会、人才、电气技术文章、图库、电气技术论坛等相关内容,请跳转至【电气之家网】--- 可直接使用本站会员名和密码登陆!(首次使用需要激活账户)
标王 热搜: 网络监控  弱电  机房及机柜内部的理线方法  楼宇对讲  CAD  门禁  综合布线  ar800-hn  工资  面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影视音响 » 技术专栏 » 正文

压缩器输入电平和输出电平的计算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manage  浏览次数:1227
核心提示:大家都知道压缩器可以对信号动态进行压缩,也就是对信号电平进行压缩,那么当设置好压缩器,输入电平和输出电平是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可能有些初学的朋友就迷迷糊糊了,我搞了一个公式,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看起来就不会迷糊了。 压缩器输出电平=设定的启动电平+(输入
 
 

大家都知道压缩器可以对信号动态进行压缩,也就是对信号电平进行压缩,那么当设置好压缩器,输入电平和输出电平是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可能有些初学的朋友就迷迷糊糊了,我搞了一个公式,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看起来就不会迷糊了。

压缩器输出电平=设定的启动电平+(输入电平-启动电平)÷压缩比

比如设置启动电平(Threshold)为0dB,压缩比(Ratio)为4:1,当压缩器输入电平(Input)为6dB的时候,输出电平(Output)=0dB+(6dB-0dB)÷4=1.5dB。  

关于分频器的输出

一般的电子分频器每路有两个输出口,一个为低(LOW OUT),一个为高(HIGH OUT)。大部分的人会理解成低频输出或者高频输出,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理解,或片面性理解。分频器是由低通滤波器(LPF)和高通滤波器(HPF)电路组成的,可以对全频带信号进行分割后分别输出的设备,LOW OUT对应的是LPF电路,HIGH OUT对应的是HPF电路,这两个输出口的真正含义应该是HIGH OUT=高通滤波器输出口,LOW OUT=低通滤波器输出口,而不单纯是高频低频。假设你把分频点设置在12000赫兹,那么LOW OUT输出的是12000赫兹以下的信号,你说这个输出信号它是高频还是低频?用高通/低通滤波器输出口来解释就概念清晰了。同样按上面的例子,LOW OUT为低通滤波器输出,分频点12000赫兹,那么输出的信号就是12000赫兹以下的频段。所谓高通/低通滤波器,也就是可以让高于/低于设定的分割频率点(分频点)的信号频段通过,而滤除低于/高于设定分频点的信号频段的电路形式。

判断周边设备品质简法

此法用于测试均衡器、压限器,信号分配器等周边设备。

如图,音源设备输出并联接出两条线,一条输出给待测的设备,待测设备输出接到切换开关,音源输出的另一条线也进入切换开关,切换开关的输出给功放。

把待测设备的输入输出电平全部调为0分贝位置,同时把待测设备的所以调节键或旋钮都放置在0位置,表示设备对通过的信号电平不做任何改变。

先把音源信切换到直通的哪条线上,播放音乐,打开功放,调整功放旋钮到音箱音量能满足听音的需要。然后用切换开关切换直通信号和经过待测设备的信号,听听音箱中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1、如果音量有变化,说明待测设备的电平控制不准。

2、如果声音音色有变化,说明此设备在音色方面有问题。

3、如果直通无噪声而经过设备有噪声,说明设备噪声偏大。

4、如果直通信号和经过待测设备的信号出来的声音差别不大,说明这个设备品质不错。   

什么是远程、中远程、近程音箱

中远程或者其他什么程,都是描述音箱对声音的扩散控制范围的,或者说是形容音箱的扩散角度或覆盖角度的。

所谓远程,一般是指单只音箱的扩散角度比较窄,覆盖面比较小的,一般远程音箱的扩散角度在水平40度,垂直40以内。而近程(或者叫近场)音箱,一般是指单只音箱扩散角度比较宽,覆盖面积比较大的产品,其扩散角度一般在水平90度垂直40度以上。而中远程音箱,则取远程和近程音箱扩散范围的中间值,一般是指单只音箱扩散角度为水平60度,垂直40度左右至水平40度,垂直40度之间的产品。

这个远程和近程的概念可以参照灯光上的追光灯和舞台云灯,追光灯打出的是一个扩散角度很小的光柱,所以可以传的比较远,但只能照出一个面积不大但亮度比较高的光斑,而云灯,照射面积很大,但距离稍微远一点,亮度就大大降低了。

要让音箱发出的声音传得更远,扩散角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同时音箱能够提供的声压级输出也是关键因素,声压级输出越高,扩散角度越小的音箱,其射程越远。而音箱能提供的声压级大小,又和两个因素有关,音箱的灵敏度和可承受的电功率。一般来说,作为室外演唱会使用的远程音箱,在距离音箱一米的地方,单只音箱最少要能够提供不少于135分贝的连续声压级输出。

实际应用中又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人体对电磁波的吸收

在一些使用无线话筒的场合,相信大家都会遇到过这样的经历,空场调试的时候,无线话筒正常,等到观众坐满或满场的时候,无线话筒就有可能出现跑频、掉频等不稳定的现象,反应出来的现象大多伴随声音断断续续或者有呲呲啦啦的噪声,让人有时候不知所措。

其实这个现象的发生和人体对电磁波的吸收有关,尤其是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有人群障碍的时候,人群越密,对电磁波的吸收就越大,无线话筒发射机发射出来的电磁波被人群吸收了一部分后能量变小,导致接收机接受的信号弱,从而出现上面的情况。

这个情况2004年日本总务省对人体吸收手机电磁波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有这种情况存在(人体对电磁波的吸收量最高可以达到每公斤体重吸收1.86瓦)。所以在使用无线话筒的时候,尽可能架高接收机的天线位置,让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尽量避免有人体障碍,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关于工程设计时对产品优缺点的考虑

大多数的做工程朋友在接触一个工程设计的时候,经常习惯性思维去考虑设备的优点,认为我配的设备具有什么什么样的优点,所以能负担什么什么样的任务。

  个人的经验是反过来考虑,也就是说,先了解清楚设备的缺点,看看是否属于可以容忍的缺点或者是否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缺点,如果是这类缺陷,就可以采用这样的设备,哪怕一个产品具有很多优点,但只有一个缺点是不能通过技术手段改善的,那就不要用。比如,一个噪声大的调音台,这种缺陷如果通过加噪声门或者改善线路可以减少噪声,那就可以用,如果这个调音台的声音很好,功能也强大,但前置放大部分抗过载能力差,这种缺陷是不能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那就不能用。如果用了,在使用一旦出现故障,轻者造成设备损坏,重了可能影响客户的信心,从而影响结算以及将来的计划。或者如一个音箱,它有完美的声音品质,但声底不是客户需要的声音(比如客户要的声底是男声风格,你的产品的声底是是完美的女声风格),这是一个非常隐蔽的缺陷,也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你不可能把女声不失真地变成男声吧,呵呵),所以,尽管这个产品很好,也是不能用的。用了以后,也很难过主观验收这关。

  这样的考虑有一个好处,就是,从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首先把自己放在一个缺陷重重的环境里,你设计的目标就是不断突破这些缺陷。到了施工调试阶段,由于事先对于各种缺陷有了充分的考虑,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不会令自己尴尬。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一个工程项目,哪怕具有99%的优点,但真正影响工程品质的不是这99%的优点,而是那1%的缺点。

   所以,个人认为:在一个项目设计之前,不要过多考虑你希望用的产品的优点,而是着重考虑产品的缺陷,并考虑好应对及解决办法。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会容易让人自满,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站在被动的位置上才会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也提高自己做的工程的品质。

音箱名词术语解释

输入功率(input power):为音箱内单元的承受功率(电功率),一般有额定功率(rms)。,最大承受功率(program)和峰值功率(peak)。其中额定功率是最准确的输入功率数据,其他两个名称只是表明音箱瞬间负荷能力,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阻抗(impedance):音箱单元的交流阻抗,一般为4欧姆,8欧姆和16欧姆,NEXO例外,采用12欧姆6欧姆3欧姆。实际用万用表测试的时候,测出来的不是音箱的交流阻抗,而是直流电阻,一般8欧姆阻抗的音箱,直流电阻大约6-7欧姆左右。

频响范围(frequency range):音箱能播放的频率范围,一般表明的条件是在-3分贝情况下测试,比如,50-18000Hz@-3dB,也有一些音箱是按照-10分贝情况的,比如,50-18000Hz@-10dB,用-3分贝测试比用-10分贝测试更加精确,前者的频响范围要比后者更宽。一般来说,频响范围宽的音箱,音质更好一些,但用-10分贝条件标称的频响范围有时看起来很宽,如果用-3分贝的条件来衡量的话,就会变窄很多。

灵敏度(sensitivity):音箱输入1瓦的功率,在距离音箱1米的距离上,音箱能发出的声压级大小,比如100dB/1w.1m,就表示这个音箱在输入1瓦功率,距离音箱1米的距离上,产生的声压级是100分贝。灵敏度代表音箱把电功率转换成声功率的效率,灵敏度约高,这个效率就越高,灵敏度低的音箱给人的感觉是“吃功率”。两个音箱对比,如果灵敏度相差3分贝,就表明灵敏度高的那只音箱的效率比灵敏度低的那只高一倍,同样的功率输入后,灵敏度高的那只音箱听起来更响。一般专业音箱的灵敏度大约在95-105分贝之间。

最大声压级输出和峰值声压级输出(SPLmax and SPLpeak):表明音箱在输入最大功率时,距离音箱1米距离上能发出的声压级,比如最大声压级130分贝就意味着这个音箱满功率输入时,在1米距离上能产生130分贝的声压级。峰值声压级输出是音箱在短时间承受峰值输入功率(一般是额定输入功率的4倍)时,在一米距离上产生的声压级输出。最大声压级指标代表音箱的实际输出能力,两个音箱对比来说,最大声压级如果相差3分贝,那么输出高的一只与另一只对比高出一倍,一只顶两只。一般常用的专业音箱的最大声压级输出大多在120-140分贝之间。超过130分贝输出能力的音箱可以称为高声压音箱。

分频点(crossover point or X-over):由多个单元组成的全音频音箱内部,高频,中频和低频单元之间分别工作在不同的频段,这些频段相互交叉结合的地方的频率就是分频频率,也叫分频点。比如一个二分频音箱的分频点是1800赫兹,也就是说,音箱内部低音单元的工作频率在1800赫兹以下,而高音单元的工作频率在1800赫兹以上,分频点的设置时根据单元的特性和对音质的要求来决定的。如果使用主动分频,在电子分频器上分频点不要随意调整,否则容易烧毁单元。

主动分频与被动分频(bi-amp and passiver):主动分频也叫做外置分频(有源分频),就是音箱内部单元之间没有采用分频器,而是在音箱外部采用电子分频器将全音频的电信号分成高低两个频段或高中低三个频段,然后把分好的频段的电信号送到各自独立的放大器,再由单独的放大器推动对应的喇叭单元。被动分频就是常见的音箱内部具有分频器的方式也叫内置分频或无源分频,就是在音箱内部采用一个无源分频器把功放送来的全音频信号分为高频段信号送给高频单元,把分出的低频段信号送给低频单元。这两种分频的目的都是一样,但效果有很大差别,主动分频可以获得失真更低,损耗更小的效果,无源分频由于存在损耗和干扰,一般都只能作为经济型产品,但有些音箱可以切换主动或被动分频模式,适合不同要求和不同预算的客户。

覆盖范围(dispersion HxV):也叫指向性,一般表明音箱输出声压级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在与轴线方向相比衰减6分贝时,音箱能覆盖的角度,一般来说,这个覆盖范围越窄,音箱覆盖范围越小,传输距离越远,覆盖范围越宽,音箱覆盖范围越大,传输距离越近,就好比探照灯和散光灯(例如工地用的碘钨灯管)的对比的概念。  

擦亮眼睛看功放

很多厂家在推广自己的功放的时候,往往喜欢说自己的功放有多少多少对功放管,有多大多大功率。当然,功放管数量是决定输出功率的因素之一,但是,如果这台功放的电源供应能力不足,管你装了多少对功放管,都白搭,没有足够的电源供应能力,所谓输出功率就是空中楼阁,就是虚的。按照目前比较普遍应用H类放大电路的功放的电源利用率60%-70%来计算,一台8欧姆状态下2X500W的功放,如果电源变压器的功率容量达不到1500VA,那这台功放的输出功率就有虚标的嫌疑。如果是AB类的放大电路,电源利用率更低,同样8欧姆负载2X500W的功放,变压器容量可能要达到2000VA以上。

另外,由于功放的输出功率会随着失真率的增加而提高,所以在看功放的输出功率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在测试输出功率的时候,这台功放的总谐波失真(THD)是百分之多少。同样输出功率的功放,第一台总谐波失真为0.01%,第二台为1%。那么第二台功放的实际可利用的输出功率就没有第一台大。说明书上的指标可以自己写,多问一句测试条件和测试设备,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还有一点关于功放的阻尼系数,这是比较容易有欺骗性的数据,有条件的买家可以用一台同等功率,阻尼系数比较接近的进口功放,对比一下,在不考虑音质的前提下,如果声音听起来低音发散了,有点收不住的感觉,那就是阻尼系数不高,在8欧姆负载的情况下不明显的时候,你换个4欧姆的负载(比如双18低音)就能比较明显的区分出来了。  

功放阻尼系数的简单解释:

功放的阻尼系数就好比是男人和女人ML时候的男人的控制能力,阻尼系数比较高的男人控制能力比较强,搞得人家比较舒服,阻尼系数比较低的男人,控制能力比较差,搞的人家不怎么舒服,阻尼系数太高的家伙,控制能力太强了,就会搞得人家受不了。

功放可以并联的数量的经验: 功放输入信号并联的问题

处理器(或前级周边设备)推动功放,道理和功放推动音箱一样,都存在阻抗匹配的问题,如果两级设备之间阻抗不匹配,就会产生失真或者其他损耗。如果不使用信号分配器,一台前级设备能负载多少台功放,我的经验公式是:可负载的功放数量=(后级功放的输入阻抗÷前级设备的输出阻抗)÷10,例如,前级周边设备的输出阻抗是600欧姆(平衡),后级设备输入阻抗是20K欧姆(平衡),那么前级设备能推动的功放数量就是20000÷600÷10=3.3333333台,也就是,在保证阻抗匹配的前提下,可以推3台。另外注意,如果功放使用非平衡输入,那么可负载的数量比使用平衡输入时减少将近一倍。从这里也看得出,前级设备的输出阻抗越低,负载能力就更强。

功放名词术语解释:

    输出功率(output power):表明该功率放大器在一定负载下输出功率的大小,一般在功放说明书上标明在8欧姆负载,4欧姆负载或2欧姆负载状态下的输出功率,同时也会表明功放在桥接状态下,8欧姆负载时或4欧姆负载时的输出功率。这个输出功率表示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而不是最大或者峰值输出功率。

负载阻抗(load impedance):表明功放的负载能力,负载的阻抗越小,表明功放能通过的电流能力就越强,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功放最低负载阻抗为4欧姆,品质好的功放最低负载一般为2欧姆。双通道时能够负载4欧姆的功放,在桥接状态下可以负载最低为8欧姆,双通道时能够负载2欧姆的功放,桥接状态下可以负载4欧姆。桥接状态下只能负载8欧姆的功放,不可以负载更低的阻抗,否则会造成功放因为电流过大而烧毁。

立体声(两路)模式(stereo mode or dual mode):一般的功放内部具有两个独立的放大电路,可以分别接受两路不同的信号分别进行放大并输出,这种工作状态称为立体声(两路)模式。

桥接模式(bridge mode):桥接模式是利用功放内部的两个放大电路相互推挽,从而产生更大输出电压的方式,功放设定为桥接模式后,成为一台单声道放大器,只可以接受一路输入信号进行放大,输出端为两路功放输出的正端之间。

并联输入模式(parallel mode):此方式将功放的两路输入信号通道进行并联,只输入一路信号来同时驱动两个放大电路,两个输出端输出信号相同。

频响范围(frequency range):表明功放可以进行放大的工作频段,一般为20-20000赫兹,一般在此数据后面有一个后缀,比如-1/+1dB,这代表这个频率范围的误差或浮动范围,这个数值约小,表明频率范围内的频响曲线更平直。如果功放的频响范围以-3分贝为测试条件,这个功放出来的声音可能就没有那么平直了。

总谐波失真(THD):表明功放工作时,由于电路不可避免的振荡或其他谐振产生的二次,三次谐波与实际输入信号叠加,在输出端输出的信号就不单纯是与输入信号完全相同的成分,而是包括了谐波成分的信号,这些多余出来的谐波成分与实际输入信号的对比,用百分比来表示就称为总谐波失真。一般来说,总谐波失真在1000赫兹附近最小,所以大部分功放表明总谐波失真是用1000赫兹信号做测试,但有些更严格的厂家也提供20-20000赫兹范围内的总谐波失真数据。总谐波失真在1%以下,一般耳朵分辨不出来,超过10%就可以明显听出失真的成分。这个总谐波失真的数值越小,音色就更加纯净。一般产品的总谐波失真都小于1%@1kHz,但这个数值越小,表明产品的品质越高。

互调失真(IMD):互调失真是由于功放内部的晶体管工作特性引起的,使正弦波的波形发生畸变而产生的。互调失真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声音的音质,电子管放大器没有互调失真,所以一般来说晶体管放大器听起来感觉没有电子管功放那么柔和,舒服。一般互调失真的数值如果大于0.1%,这个功放的声音就感觉生硬,发涩,不抒展。

共模抑制比(CMRR):共模抑制是用来衡量共模信号被放大器抑制程度的一个综合指标,详细的定义不赘述了,这个参数一般用负值表示,比如-60dB,这个指标也是严重影响放大器的音质的指标,此指标数字越低,功放的音质就越好。

阻尼系数(damping factor):这是功放内阻和负载阻抗的比值,阻尼系数=音箱的阻抗÷(功放的内阻+音箱线的阻抗),高阻尼系数的功放对音箱单元的控制能力加强,可以让单元的反应更加接近功放输出信号的要求,但过高的阻尼系数将导致音箱的低频延展性变差,声音干硬。比较低的阻尼系数可以获得柔和的低音,但过低的阻尼系数将造成低音变得拖沓,不干净。一般的功放阻尼系数在200-1000@8欧姆之间。音箱线质量不好,线电阻大同样会影响功放的阻尼系数,造成功放对音箱的控制力减弱,声音变散。

输入灵敏度(input sensitivity):这是个电压概念,表明当功放达到满功率输出时,在输入端的信号电压的大小,一般的功放的输入灵敏度电压为0.775v(0dB)到1.5v(+6dB)之间,灵敏度电压越高,输入灵敏度越低。有些高品质功放,输入灵敏度低是由于采用更深的负反馈电路,所以具有更低的失真,更宽的频响和更好的音质。

信噪比(S/N or SNR or Hum and Noise):指功放信号电压和本底噪声电压的比值,这个数值越大,表明功放的噪声更低。一般专业产品的信噪比都在100分贝左右,用正值标注时,越高越好(有些功放采用负值标注,数值越小越好)。衰减功放的输入电平增益(关小功放音量旋钮)会降低功放的信噪比。

通道串扰(crosstalk):意味着功放内部两个放大通道之间通过电路耦合产生的串音,此指标不好,一个声道的信号就会串到另外一个声道去,从而在另外一个通道产生不干净的声音,通道串扰的数值一般为-60分贝左右。这个数值用负值标注时,数值越低,表示两个放大通道之间的分离度越高,声音越干净。

转换速率(Slew Rate)。:衡量放大器的响应速度一般是用电压转换速率其定义是在1微秒时间里电压升高幅度,如果以方波测量的话则是电压由波谷升至波峰所需时间,单位是V/u s,数值愈大表示瞬态响应度越好,感觉声音的速度快,能量集中。专业功放的转换速率一般都可以做到40V/u s以上。转换速率低于20V/u s的功放出来的声音会感觉拖沓和发散。

高通滤波器(high pass filter or HPF):音响系统中,有时会有一些极低频的次声波(infrasonic)信号夹杂在全音频信号当中,这些次声波信号人耳听不见,但是这种信号进入音箱,就会导致低音喇叭产生自激,并导致喇叭损坏,所有,有些功放内部装有次声波消除滤波器,有些是在后面板设置开关,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切除无必要的30赫兹或40赫兹以下的频率,保护喇叭的安全。

限幅器(limiter):这是功放的保护措施之一,在功放输入电压超过输入灵敏度电压时,对输入信号进行限幅,从而避免功放因为过高的输入电压产生削波失真。有些功放的限幅器是自动启动的,有些功放在后面板安装了限幅器启动开关来控制限幅器的启动状态。

接地开关(ground left):功放的机箱一般与电源变压器屏蔽相连,功放机箱也具有接地端,但这个“地”与信号的“地”不同。当电源的接地端存在干扰时,打开接地开关让功放机箱的接地与之相接可以降低交流声干扰,如果电源地线没有干扰就不要接通。

功放输出功率和最大用电量的关系:

目前常见的专业功放电路形式一般有AB类、H类和D类几种,英文标识为CLASS AB/CLASS H和CLASS D,这三种电路形式对电源的利用率不同,AB类的,电源利用率越50%,H类的越60%-70%,D类的80%以上。那么根据功放电路形式(说明书上有)用8欧负载下的两路总输出功率÷电源利用率可以大致推算一下这台功放的最大耗电量。举例说明:一台8欧 2X600W的功放,AB类电路。其8欧状态下的总输出功率为1200W,1200W÷50%=2400W,也就是说,这台功放在满负荷输出功率状态下的最大耗电量大致是2400W左右。而如果是H类电路,1200÷60%(70%)=2000W(1700W),而D类电路形式耗电量最多为1200÷80%=1500W。当然这是在输出功率值实标的条件下的计算方法,对于虚标功率值的,实际耗电量要低于计算耗电量,因为它本身没有配备足够大的电源供应能力。

关于系统连接方式的解答及注意事项

一些新手朋友面对一堆专业设备的时候往往有无从下手的感觉,玩响一套系统,首先要从正确的连接开始。下面归纳一下:

1、最简单的系统:组成部分:音源设备、调音台、效果器、功放、全频音箱

连接方式:音源设备-调音台-功放-音箱,设备间采用链式连接。

链式连接方式:前级设备输出口(OUT 或OUTPUT)与后级设备输入口(IN或INPUT)相连接的方式。

专业设备的接口,无论是卡农口还是直插口,一律使用卡农或大三芯接插件用平衡方式连接,CD机之类用RCA莲花插座输出信号的音源设备,可使用莲花转大二芯线接入调音台LINE IN接口。

效果器IN口与调音台的推子后 POST AUX SEND口连接(有些台子的推子后辅助输出用FX或EFX表示),效果器OUT与调音台LINE IN连接。

2、增加均衡器的系统,组成部分:音源设备、调音台、均衡器、效果器、功放、全频音箱

连接方式:音源设备-调音台-均衡器-功放-全频音箱,链式连接,效果器与调音台连接方式同1。

3、增加分频器和超低音音箱的系统,组成部分:音源设备、调音台、均衡器、分频器、全频音箱功放、超低音功放、全频音箱、超低频音箱。

连接方式:音源设备-调音台-均衡器-分频器-(分频器HIGH OUT接全频音箱功放,分频器LOW OUT接超低音音箱功放)-(全频音箱和超低音音箱),链式连接,效果器接法同1。

注:全频音箱可视具体情况采用通过分频器分频或者不经过分频的方式。

4、增加限幅器的系统,组成部分:音源设备、调音台、均衡器、分频器、、压限器、全频音箱功放、超低音功放、全频音箱、超低频音箱。

连接方法:音源设备-调音台-均衡器-分频器(两路输出)-限幅器(分频器输出两路分别接限幅器输入两路)-(全频音箱配套功放+超低音音箱配套功放)-(全频音箱+超低音音箱),主系统链式连接,效果器接法同1,压限器设置到限幅状态。

注:全频音箱可视具体情况采用通过分频器分频或者不经过分频的方式。

5、增加激励器的系统

激励器的连接方法同效果器,从调音台AUX输出到激励器IN,激励器OUT到调音台LINE IN。

激励器是效果器的一种,属于“电子味精”,不要串在主系统里。如果激励器串在主系统里,就相当于上了一桌子的菜,不管是否鲜美,一律加上味精。

6、舞台返听系统:

信号取自调音台PRE AUX(FB或MON)推子前输出(也可根据操作习惯或要求高低取自其他信号输出口,比如编组或者推子后辅助输出口等)-均衡器-功放-返听音箱。

7、使用INSERT(插入)方式接入设备:

做一条INSERT线(一端是大三芯插头,另外一端是两个大二芯插头,具体做法论坛有介绍,自己搜索一下),INSERT线的大三芯插头插入调音台INSERT插座,另一端与大三芯插头的尖相连的大二芯插头插入外接设备的IN,另一大二芯插头接入外接设备的OUT,这台设备就串进调音台信号通道了。

8、使用数字音频处理器的系统:音源设备-调音台-处理器-各类音箱配套功放-各类音箱。效果器接法同1。

注:话筒信号接入调音台MIC IN,CD机等音源设备信号接入调音台LINE IN,无线话筒接收机如信号接到卡农输出口,接入调音台MIC IN,如信号取自6.35mm直插输出口,则接入调音台LINE IN。

效果器或激励器信号来自调音台哪个AUX输出(比如AUX3),那么返回到调音台的通道上的对应AUX旋钮(比如AUX3)不要打开,要不就会在调音台和效果器之间产生回授啸叫。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弱电基础 | 常用软件 | 信息发布规则 | 积分规则 | VIP会员注册 | 广告投放 | 弱电培训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京ICP备11008917号-3 | RSS订阅
★本站手机app客户端已上线!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