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体验观察生活
a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日光、月光、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环境影响
b观察生活-光与人物情景-日光:顺光、逆光、侧光、半侧等效果表现
c、应用-确定主题内容的布光练习:人物画面的布光练习。
相关因素-明暗 强弱 色彩 色调 光影 光质 媒体 运动 语汇
视觉效果-空间区域 变化节奏 时空转换 表现形式 环境处理 设计组合
舞台布光-小剧场 大剧场 伸出式舞台 三面舞台 四面舞台布光 剧场投光实验
5、剧场布光实验:包括剧场照明设备、投射位置、照明效果、视觉印象
TEST-1 泛光排灯:舞台整体均匀的照明,画景幕的照明,效果分散而匀称。
TEST-2 脚光地排:模拟自然地面反射光,近距离描写演员,但天幕乱影较多。
TEST-3 泛光排灯与脚光地排:演区,天幕得到均匀照明,清描淡写,立体感不足。
TEST-4 天排灯:均匀渲染天幕的上关部及色彩变化。
TEST-5 地排灯:天幕下部的明暗色彩变化:日出日落时的剪影效果描写等。
TEST-6 天地排灯:上下部同一色光时,可获均匀背景照明。可表现昼夜朝幕等场景。
TEST-7 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光:消除了杂影,高调淡化效果,人物的主次关系不分明。
TEST-8 泛排灯:自舞台上方投射,被投形象表现突出,色光效果更为艳丽。
TEST-9 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顶排灯:观众视线更为集中,人物造型光不足。
TEST-10 舞台流动灯:可增强人物景物的立体感,但台面常出现影子。
TEST-11 面光照明:自观众席上方约450角投向舞台,模拟自然光效果。
TEST-12 耳光照明:自舞台前两侧投出,增强演员的立体感效果。
TEST-13 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面光+耳光:在获得充足的亮度时要注意色调关系。
TEST-14 泛光排灯、脚光、天地排、顶排、流动、面光、耳光:通常采用较多的照明方式。比较周全的方位的投光,根据演出实际需要,通过调光手段,从而获得理想的立体空间效果。
TEST-15 追光:通常设置于观众席后方或所需位置时局部空间照明,如人物半、全身。
TEST-16 地排、顶排、面光、流动、追光等:通过调光处理表现立体感获得有创意的环境氛围。
TEST-17 天地排蓝色、顶排白光、及浅蓝、流动白光:天地排蓝色光造成整体色调,顶排蓝光铺满舞台,其中三台聚光灯分别强调三个局部人物造型,一台流动灯强调圆球形后景。
TEST-18 地排灯绿色、蓝色、顶排灯白和蓝色、流动灯浅紫色:天幕由下向上形成蓝色到深蓝色过渡,顶排灯蓝色铺满台面,顶排单灯白色压光后投向人物,两侧流动浅紫光补充舞台中部,形成冷色调的柔和的对比色氛围。
TEST-19 聚光脚光浅紫浅蓝两台、顶排光白光浅蓝、流动灯深蓝色:聚光脚光有意将人物光影投映在天幕背景上,顶排灯蓝光铺满舞台,顶光单灯强调中心形象,加之流动灯深蓝光,表现出梦幻般的冲击效果气氛。
TEST-20 地排灯红色、顶排单灯白光、两侧流动灯橙色和黄色、面光浅橙色、重点加强流动浅黄:地排灯造成红色过度背景,顶排白光作重点强调,面光投出柔和橙光的舞台,加强流动灯使立体感空间感更为凸出。
(TEST 1-20 注释文字出自松下电工《STAGE & ENTERAINMENT LIGHTING》。
6、体育场、馆,人文景观等临时舞台布光
a、光源特性:--可见光 自然光源 人工光源
b、五要素:
1)主光
2)辅助光
3)轮廓光
4)背景光(环境气氛)
5)修饰光(光比反差)
c、视觉感受:--眼睛的视觉直观效果;感光胶片效果;电视屏幕效果
d、演出灯光的造型元素
1)光源 靠日光:时间与色温的变化及造型规律-从黎明日出到日落黄昏的过程。
靠灯光:(泡形,管形)钨丝灯,白炽灯,碘钨灯,镝灯,闪光灯,氙灯,荧光灯,卤钨灯,金属卤化物灯,激光(钠灯,汞灯)等。 在演出灯光设计中重要的是选择那种灯具表现舞台空间效果,灯具光源、功率、灯种、镜头以及型号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供演出选择。
2)光强 靠视觉感受的明暗效果-利用眼睛的生理特点进行设计,眼睛从明视觉进入暗视觉状态需要时间大约为15~30分钟,而从暗视觉进入明视觉状态所需时间则比较短。因此演出灯光场景设计可以根据剧本内容情节,有意区分各个场景的明暗强度。了解实际亮度与对比亮度的客观存在,是把握舞台空间画面的重要因素灯具种类及功率不同发光强度不同。所造成的效果也不同,根据演出空间的尺度距灯具种类及功率不同发光强度不同。所造成的效果也不同。
3)光质 靠各种灯具的投光特点;均匀度,光束角,柔硬度,光学性能。柔光纸、减光纱、反光板的应用效果。
4)光比 靠同一视觉空间画面中的明暗对比。
靠视觉感受的明暗效果-利用眼睛的生理特点进行设计,眼睛从明视觉进入暗视觉状态需要时间大约为15~30分钟,而从暗视觉进入明视觉状态所需时间则比较短。因此演出灯光场景设计可以根据剧本内容情节,有意区分各个场景的明暗强度。 靠注重整体;强调局部。舞台整体越亮演员越暗在同一空间画面中明暗与色彩面积大小的对比可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靠人物造型主光与辅助光的明暗与色彩对比:以演出的视觉欣赏需要设定。 2:1、5:1、10:1、30:1、50:1、100:1不等。 靠主要人物光与非主要人物光的对比:同一环境中要根据空间层次和表现意图区别主次关系,以2:1、3:1、5:1不等。 靠人物光与环境光的对比:以2:1、5:1、10:1不等。 靠前景、中景、后景的光比:以2:1~10:1不等。 靠演出中场景与场景空间画面的明暗和色彩对比:利用剧情发展的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场景变化:明暗变化;色彩变化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