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舞台灯光工艺,从光学角度上阐述了各灯位、光位及不同光源灯具的整体布光和投射。及其组合后的功能效果,以满足古今中外、各种流派、不同剧种在演出中的特殊要求。
1引言
舞台布光是剧院演出空间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演员用语言形体在这个空间中表演.演出是根据剧本情节发展对人物以及所需的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视觉环境灯光设计,并有目的地将设计意图以视觉形象的方法再现给观众的艺术创作。其中包括:
a. 塑造演出情节所需的形象角色和环境。
b. 表现情节所需的舞台时空环境。
c. 把握演出情节所需的舞台气氛构成关系。
在镜框式舞台中观众看戏的特点是对着镜框看戏,对各灯位的布光功能和观众视觉的效果,从照明功能上可分为照明和造型两种要求。
2 舞台灯光的照明和造型要点
呈现舞台人物和景物是舞台灯光照明的首要任务,同时可以塑造人物角色性格特点和剧情相吻合的空间效果,可用光和色彩视觉语汇表演主题内容,按剧情所需的时空氛围,沟通观众和演员的心理和情感的交流,为观众提供艺术欣赏和享受。从光学角度配置舞台灯光的目的是:
a. 正面投射的光线是以照亮为主,造型为辅。
b. 侧面投射的光线是以造型为主, 照亮为辅。
c. 背面逆向投射或顶部垂直投射的光线,造型效果更强,能增强舞台空间感与亮度感.但不起正面照亮作用。
当前国内外舞台演出活动呈多样性,打破了过去传统的观念,不拘一格地到处装灯,强调多方位的立体感,随着电脑灯、变色灯、频闪灯、激光灯等新型灯具的推广使用,推动了灯光设计的变革和前进,不再象过去那样把灯具隐藏起来怕穿帮,而是有意识地暴露灯体,用光束、光斑、光柱和光影来创作演出灯光,形成时代的新特点— — 创新、前卫、新潮!舞台空间要素为照明、造型、表现。布灯要考虑方向、角度、效果。布光应抓住主光、辅光、逆光、轮廓光、背景光、光比调整等。
根据演艺活动的变革,从光学角度要求,各灯位、光位的具体配置举例如下图所示。
2.1 面光
剧院一般至少设2道面光,有的还设3~4道,面光设于剧院观众厅吊顶内面光桥中.桥中通行宽度应不小于1.2 m, 中间不允许有隔断,高度应大于2 m,桥宽应大于台口宽度。面光是舞台正前上方向舞台投射的光,以正面照亮为主,受光效果自然。一道面光主要用于大幕内主舞台前演区,二道面光投射大幕外的台唇与乐池区,尤其设升降乐池升起后的表演区,一、二道面光功能可互为补充,作表演区的正面主光,尽可能把光投射到舞台深处。面光投射角度以45。为宜,最大不超过55。,最小不应小于35。特别是在60。以上,散光投影虽然容易得到控制,光线层次宜于分布,但用于人物的面光会拉长人脸部光影,不适宜画面造型,使人物面部造型生硬。如果在35。以下,虽然可以缩短和削弱面部投影,但在全景画面上,会留下人物活动杂乱阴影,而且散射光会影响中景和天幕的色调控制。
有时演出活动扩大到观众席需设置追光灯。也有在观众厅后部增设3~4道面光,主要供观众厅内演艺灯光用。
根据追光灯的光学成像及变焦原理,设计的灯具可改变光圈大小,具有调整光的色彩、明暗、虚实等功能,使用时追光可跟着演员活动,以引起观众的注意。追光灯可设置于剧场内多处位置,根据演员半身、全身、远距离、小范围需要的局部照明效果,进行变色、频闪、交叉投射以及虚幻情景表现。
上述情况说明面光的重要性,面光桥的设置和投射角必须与建筑、装饰密切配合,进行计算。面光投射角度不对,直接影响演出效果,已有较多剧院建成后带来遗憾,已出现改造返工,必须吸取教训。
面光必须按台口高度、演区深度并配合观众厅吊顶的高度来确定,不应造成投射光受台口高度太低阻挡而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面光桥平面形状应按舞台台唇凸出部位的圆弧状,尽量采用同心园的弧型布置,使面光各个灯具投射的照度均匀,灯具排列中心间距以0.6~lm为宜,面光桥内灯具安装可分为上、下两层,也可单层排列。第3~4道面光布光基本同此。当然也可按需局部布灯,以满足演出所需。
为满足各种演出需要,还可以在观众厅二层楼座前沿增加楼座灯光。有固定式和流动式两种,按剧院建筑结构确定。固定式又分隐蔽式和裸露式,楼座灯光按演出需要大多为临时架设,不论固定和临时,楼座必须予留线路和插座电源箱(盒)。面光的投射方法有:
a. 垂直投射,可使舞台演区下面获得均匀效果。
b. 交叉投射,可增强舞台中心区域及纵深区的亮度。
c. 重点投射.是为了加强局部表演区的照明。
总之面光应尽量采用低色温光源(2 800~3 200 K),常用变焦成像灯、平凸聚光灯、回光灯、投影效果灯等,可增设高色温光源(4 000~5 600 K)HMI(气体放电灯)、氙灯等。
2.2 耳光
大型剧场都需设置左、右耳光,靠近台口的第一道耳光室位置,应使灯光光轴经台口边沿射向表演区的水平投影和舞台中轴线所形成水平夹角小于45。,不能使边座观众看到台口侧边框。为便于操作灯光,耳光应分层设置,第一层底部应高出地面2.5 m,根据表演区前移,需要设2~3道耳光,应考虑观众厅地面升高后。不应出现遮挡部分观众的视线。不让观众行走时有碰头的可能。
耳光是从观众厅左右两侧耳光室射向舞台的灯光。可设多排,每排可设上下3~5层,使光束射向舞台空问各个区域,用作舞台前斜侧上方向的造型光, 以增强人物和景物的立体感,形成前侧的照明效果,耳光的作用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a. 让耳光弥补侧光的不足,加强演区中前部位人物、布景、道具的立体感;又可通过耳光与正面光的组合,创造出不同的布光方法,耳光是前斜上方投射。
b. 常用交叉布光,为使舞台面水平控制范围在同一标高的灯,靠近观众方向的灯投近处,靠侧墙方向投远处, 同一标高的上、中、下基本光采取高投远、低投近,可获取较大的投光范围。
耳光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耳光在舞台的位置、角度、高度、距离,即取决于光的投射,光与舞台形成的角度,光位与舞台台面的垂直高度,光位与大幕的距离。
理想的应该是:光位的高度应高于或接近于二层两侧观众厅包厢的高度。光位的距离应设在乐池与台唇之外,这样耳光所投射的光斑的切线不会受到两侧墙的阻碍,近处可投射乐池位,远处可把光斑布在台表演区的前2/3的深部。总之,耳光受光效果立体感强,视觉印象有生气,同时位置高的灯具通常投射浅色光(如白、黄、浅蓝、浅粉等),可使光效更为集中,位置低的灯具投射深色光(如蓝、红、绿色等),可使灯光色彩和亮度被更充分地利用。灯具可选择平凸聚光灯,长焦距, 中焦距成像灯,尽量防止杂散光照亮舞台台口镜框及侧墙。
另外, 耳光前侧墙上可布置电脑灯、变色灯、LED灯等,可组成不同的彩色图案,创作两侧墙体上的灯光图案。
耳光室靠观众厅外墙可设计成活动的窗扇,必时耳光灯具可向观众厅投射光线,以补充观众厅演艺灯光的不足。
2.3 脚光
脚光可以弥补面光的不足.它以低角度泛光灯近距离投射舞台人物和作其它造型光的补充光,但容易在舞台屏幕上产生光影,配置灯具越多影子也越多。脚光可根据剧情需要,增加演员艺术造型, 消除演员活动到台口前沿,因面光过陡造成的演员鼻子、脸部下方的阴影,可增强演员脸部及服饰的照明效果,用低角度近距离投射可有意刻画舞台人物景物等不常见的夸张影像效果。大幕关闭时,可射向大幕下方,能用色光改变大幕颜色。脚光装于大幕前台唇处脚光灯槽内.不用时可加盖板盖平,用时打开装灯。如有升降乐池.也可以设于乐池前沿地面上,使用时将乐池下降些,使观众看不到灯具为好。
戏剧、舞蹈演员演出时,可以用脚光提高舞台亮度,除对人物服饰、舞姿有帮助外,中国传统戏剧演出广泛使用脚光,对安全警示和配合艺术演出起很大作用。设于天幕后区当逆光投射时,可采用平凸聚光灯点光源灯具,用透光性能好的幕布投影,棉布、化纤纺织品、塑料薄膜制的投影幕,可背投让白天幕上出现人物造型。
脚光常用格栅条形脚光灯、管形紫外线灯、频闪灯的单体或组合体、点光源的成像灯等。
2.4 乐池灯光
在乐池内地板上设电源插座盒,它应随乐池的升降而升降,专为乐队的乐谱照明灯供电,为安全起见,电压应为24~36 V。
乐池的正上方吊顶上设几个单点吊杆,由舞台机械控制台统一操作控制,必要时单点吊杆可以组成灯光吊杆, 以便于灯具和景物吊挂,也可在观众厅吊顶上开圆形孔洞, 内嵌平凸聚光灯。灯具电源线缆由单点吊孔送下,也可配置电动(或手动)卷线盘。这种卷线盘在欧洲许多剧场都有设置(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也已应用),主要供升降舞台升起后的演区顶光之用,也可供乐队指挥和主要乐手的特写光(指挥光)之用,与面光、耳光配合使用,可获得良好效果
2.5 假台口光
假台口光由假台口顶光(也称为舞台内第一道光)和假台口侧光(也称为柱光)组成,假台口顶光装于假台口上片,可设灯光渡桥,可以上下升降,可以按演出需要改变台口高度。假台口侧光装于台El左右两侧移动式的侧片上,可以左右移动,以改变台口的宽度,假台口的灯位是台口内主要的灯位。假台El顶光可弥补面光之不足,尤其因台口高度太低, 阻挡面光的投射深度时, 弥补投射演区的深度;而对升降舞台上升后,有的可上升4m左右,这样靠面光投射就有困难,可在假台口上增加灯具以解决正面光的不足,也可设追光灯。
假台口顶光应前与面光衔接,后与舞台各道顶光衔接。
假台口侧光可弥补耳光侧光之不足,投射到耳光投射不到的演区,增加安装换色器可渲染色彩效果。假台Vl灯位很重要,要尽可能多装各类灯具,而且无论中间顶光和两侧灯架,都应可以上人操作,需方便人员在上边行走、操作、维修、检查工作,可选用平凸聚光灯、螺纹聚光灯、可变焦成像灯,以及电脑灯、激光器、效果灯等灯光设备。
这光位处于台口, 由于台内首先被防火幕、檐幕、大幕的安装占去,给台I-1布光形成中间空隙而使面光后到第一道顶光之间形成黑区。照度不够.可以利用舞台口两侧墙体的厚度增设台框暗藏的顶光和侧光,弥补该区灯光的不足,尤其大幕设于台口外,使用更方便。
即使观众厅有演出活动,设置T形台等设施时,可将假台口顶光下降到台口下沿,可在假台口背部开设密闭式窗户,需要时,可将灯光从此开窗处逆向向观众厅反投灯光,可增加观众厅演出时的景深和造型之用,正常时,关闭此窗户,以不漏光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