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数据统计           欢迎到【弱电论坛】来学习和讨论问题!

★电工电气产品供求、电气展会、人才、电气技术文章、图库、电气技术论坛等相关内容,请跳转至【电气之家网】--- 可直接使用本站会员名和密码登陆!(首次使用需要激活账户)
标王 热搜: 网络监控  弱电  机房及机柜内部的理线方法  楼宇对讲  CAD  门禁  综合布线  ar800-hn  工资  面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卫星有线 » 技术专栏 » 正文

高清规格与清晰度的关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5-11  来源:互联网  作者:manage  浏览次数:1204
核心提示: 图像编码格式一个完整的高清视频,需要几百兆的码流,实际上没那么多的硬件资源可供消费。因此,数字电视图像普遍采用压缩技术,去除图像中大量的冗余信息,使码流减到资源可承受的范围内。最流行的高清压缩方案有三种:M PEG2、MPEG 4、WMV—HD。(1)MPEG 2一种较老的
 
 

图像编码格式
一个完整的
高清视频,需要几百兆的码流,实际上没那么多的硬件资源可供消费。因此,数字电视图像普遍采用压缩技术,去除图像中大量的冗余信息,使码流减到资源可承受的范围内。最流行的高清压缩方案有三种:M PEG2、MPEG 4、WMV—HD。

(1)MPEG 2

一种较老的编码方式,由动态图像专业组织(Moving Pictureures ExpertsG roup)于1 994年推出。方法是将整个画面分割成相等的方格,分别编码。具有实现简单,应用广泛,资源较省等优点。缺点是压缩比不够高,无法在一片红光光碟中装下一部高清电影。

90年代规划的高清架构,都离不开MPEG 2。如VCD、DVD、BD等各种光碟,以及日本BSD卫星
直播。我国除中九以外的卫星,是用MPEG 2。全国数字有线电视也用它。香港地面电视中,老四台一样在用。

MPEG 2刚推出时,限定最高码流10Mbps,也就是后来的DVD9规格,无法兼容高清。一度传言会出一个高清版的MPEG 3,主要是提高码流。但后来归并到MPEG 2q3,使它的最高码流可以超过40M,就可以用于高清了,结果MPEG 3流产。

为了在一张光碟中装下一部高清电影,21世纪初,索尼发布了蓝光DVD规格,简称BD。当时只有一种成熟的压缩格式可用,那就是MPEG一2。权衡了高清电影的体积以及蓝光碟的容量之后,索尼把M PEG 2的高清码流定为40M,这已经成为经典,是目前高清码流的参考值。

在国际上,行业之间的
节目交换,也是以M PEG 2为主。经常用F3盲扫的人知道,卫星上的高清SNG信号,24M属于低的,常常会发现30甚至40M的。一方面向蓝光靠拢,另一方面也是为最终的高清广播留下充分的余量。

BSD是十几年前规划的高清,用户手上的机顶盒还在用,现在依然运行M PEG 2,这给高清广播公司带来困惑。为了节约资源,今后如何更新换代,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 )H1264

又称为MPEG 4 AVC。H.264是ITU—T(国际电联)的命名,而MPEG 4AVC是IS0/IEC(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命名。同B@H.264也是这两个组织共同组成的联合视频组(Joint Video Team)开发的标准。实际上,H 264仅仅是MPEG 4的一个子集(或第十部分),也叫进阶视频编码AVC(Advanced VideoCoding),其第一版于2003年完成。

打个比方。一已婚青年,男方家叫他“小虎”,女方家叫“二狗”,后来大家觉得“二狗”这名字顺口,于是就那么叫开了。在两家人眼里,这两个名字是一个人。

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画面噪声也比M PEG 2t氏。其压缩原理是侦测画面中的运动部分和相对静止部分,给运动部分更多的码流,最大限度地节约带宽。缺点是庞大的智能运算,需要消耗巨量的系统资源,包括CPU#0内存,硬件较差的系统是跑不起来的。

自从H 264推出以来,越来越被广播商认识,用户也越来越多。最近五年规划的高清广播,积极采用H.264,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日本CS高清用的就是H.264,香港地面波中高清频道也是用H.264,国内地面波大都也用它。香港艺华高清、台湾DISH高清、越南VTC高清、菲律宾Cignl高清、印度高清,几乎无一例外。

根据国外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观测,普遍认为在同等图像质量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一2的1 5到2倍,根据服务类型有所不同。例如,对于高清图像来说,H.264比M PEG 2节约1.5倍码流。对于标清图像来说,能节约2倍码流。对于lPTV来说,可以节约2倍以上。

根据老祖宗蓝光的定义,MPEG 2码流40M,H.264码流26M,两者之比就是1.5左右。我们姑且称这个l.5叫“铁律”,因为离开它,本文无法讨论下去。
(3)WMV二HD
又叫VC一1,其前身也叫WMV 9(Windows Media Vide0 9)。这是微软公司独创的编码方式,压缩比率介于MPEG 2和H.264之间,但系统资源比H.264节省,主要用在电脑系统中。

三种编码,MPEG 2的专利费最少,对硬件要求最低。H.264与VC一1的专利费近似,但因为H.264是两个组织共同开发的,所以价格比较稳定,就算要提价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商议。微软是最让人提心吊胆的公司,虽然现在的定价较合理,但谁知道以后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擅自提价的做法,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先例。因此,除了台湾夭折的FVD光碟曾经用过WMV 9之外,亚洲所有的卫星、有线、地面高清中,都没有用到VC一1编码。本文就此略过。

信道解调和带宽增益

首先说明一下,视频码流(以下简称码流)应该比总码流小一点点,因为还有伴音和其他附加数据包需要传送。我们下面的讨论都是略去伴音的,视频码流还没酽足实际的总码流,是一个大约的数值,但误差不会很大。

此外,本文只谈硬件资源和编码方法,不谈节目制作的优劣。节目本身好,在H.264上很漂亮,在MPEG2一样可以。而高清频道也常常播放4:3的标清内容,这样就不好比较了。

日本NHK在70年代制定现代高清电视标准的时候,就已经发明了16:9,以及1 080i等技术规格。实际上,还有很多关于清晰度的参数,例如视频通道的带宽要大于30M Hz,相当于我们现在数字码流的27Mbps。而下面我们将看到,高清广播升级到数字之后,没有一个频道超过这个数值。或者说,现在的数字高清,清晰度并没有80年代的模拟高清更 好。这个问题看似匪夷所思,但却是事实!

半码高清这个名词是我发明的,已经成为高清总动员论坛上常用的网络词汇。但是,它却从来没有被精确定义过,以至于造成某些人的误会和滥用。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加以解释和规范,使它真正成为一个高清技术用语。

什么是全码或半码?需要找一个参考标准。上面谈到,蓝光的MPEG 2码流用40Mbps,而H.264的码流用26Mbps,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原始依据。

先看看实际的硬件资源。卫星的标准转发器是36M Hz带宽,有线或无线只有8MHz带宽。所以,卫星可以用调频,有线无线只能是调幅。从有模拟电视以来一直都是这样,数字时代也是如此。

对于DVB—S广播来说,如果用MPEG 2,一个标准转发器的有效码流只有36M,连传一个MPEG2蓝光电影也不行。而卫星转发器租金昂贵,广播商希望能传输两套高清,那么每套高清的码流只能是1 7M,典型的例子是6B卫星的CCTV—HD和CCTVl一HD。

5年前开播的CHC—HD,用DVB—S格式,22M码流,后来才发现不上不下,遂降低到20M,最后又再降到l 9M,依然装不下两套高清。见图l中的红线(下同)。

另一个“CCTV高清影视”频道,开播时也是22M,结果倒闭了。它的后继者CCTV—HD(图2)为了与CCTVl一HD(图3)同挤一室,最后也不得不瘦身到17M。现在,这个标准已经应用到国内其它8套卫星高清中。

如果想进一步提高码流,需要DVB—S2帮忙。它的8PSK调制可以增加带宽三成,使总有效码流提高到51 M,这样就可以把一个转发器中的两套高清码流,提高到最大24M。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BSD,它使用的调制方式ISDB—S也是用的8PSK。例如BS—hi频道的码流是19M(图4),BS—J的码流达到最大24M(图5)。

一个卫星转发器是36M HZ,这个是硬件基础,我们不能离开实际环境而漫天要价。如果是QPSK调制,最终获得的码流和转发器带宽相当,可以认为是1:1。但采用8PSK调制之后,等效带宽被放大到51Mbps。这51÷36=1.4倍,被叫做“带宽增益”(SLOT)。

要在螺丝壳里做道场,让36M转发器挤进两套高清,上面谈到的1 7M(QPSK)和24M(8PSK)最高码流,几乎是铁定不能动的。你想弄出两套28M是不行的,搞成15M又有点浪费。所以说,究竟用多大的码流,不是拍脑袋想出来,而应该根据实际的转发器硬件资源而定。

1 7M和24M,只相当于蓝光MPEG 2的一半码流。因此,相对蓝光来说,卫星上的高清,天生就是半码频道。这是高清广播不适合用1080P的原因。

现在撇开蓝光,重新定义高清广播的标准,把1 7-24M码流定义为全码广播,因为这已经是高清广播的最高码流了。这样就把蓝光和高清广播区分开来,蓝光走高画质路线,高清广播走多样化路线,这也是行业分工所必须的。

按照BSD的MPEG2全码24M来计算,根据l.5这个铁律,可以相抗衡的H.264码流应该是1 6M,这样就能在51 M码流中挤进3套高清。可惜亚洲的高清广播商还是认为太奢侈了,最好能挤进4套。采用8PSK并且过度压缩之后,每套只有1 2M或以下。为了防止码流过低造成跳帧,再把分辨率缩水到l440 X1 080,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的CS,这就是半码频道的由来。

半码高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非码流正好是全码的50%。我认为只要比全码缩水三成以上,就可以定义为半码。现在CS既减低码流,又降低分辨率,说它是半码高清,名符其实。有线和无线

有线使用VHF+UHF全频段,无线只使用UHF频段,每个频道的带宽都是8MHz。由于采用调幅方式,可以获得极高的带宽增益。例如,国内数字有线使用64QAM调制,等效带宽高达38M总码流,SLOT接近5倍!例如,珠海有线中,每个频点打包2套MPEG 2的全码高清还绰绰有余,完整转发了6A/68上的国内高清。

国标数字无线也用64QAM多载波调制,等效带宽可达21 M总码流,SLOT是2.6倍。由于总码流比数字有线低,就无法全码转发2套国内高清,需要利用下面叙述到的其它技术方能实现。

这里我们看到,卫星的SLOT最低,无线高一点,有线最高。这是因为卫星信号要经过36000千米的路程,要求极强的抗天气干扰的能力,就要牺牲码流。无线传输只有200千米,SLOT就能提高。而有线是在电缆内传输的,各种干扰很小,SLOT就能做大。

以港澳地面波为例,它21 M总码流好比一个箱子,你放大件物品就只能少放几个,如果是d\件物品就能多放一些,只要不超过箱子的容量。
香港586频点中的高清翡翠台,试播时用H.264压缩方式,码流l 5M,接近标准的全码广播1 6M,剩余5M可以插播l个高质量的标清频道。但后来想插播2个标清了,也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J2和互动新闻,一度将高清翡翠的码流降到l3M(图6),结果还不行,最后降到目前的12M以下(图7)。这种现象,我称它为“瘦身运动”。

澳门高清采用MPEG 2压缩,试播时用了13M码流(图8)。但这个频道主要用来播放深夜的英超足球实况,画面很动感,显然码流太低,最近已经调高到l 6M以上(图9),剩下3M左右只安排了l套标清。这是亚洲高清广播中,唯一码流被升高的例子。

深圳l地面波中,786频点打包了2套高清,但总码流却只有21 M。因此,把6B卫星上CCTV—HD:乖0CCTVl一HD转成H,264,码流也降到1 0M,bJ,下,这就是典型的半码高清。只要对比过6B卫星上同样的全码频道,马上就会发现画质不同,特别是动态画质的影响较大。

亚洲高清台也做过瘦身运动。3年前试播时用l 5M,降到现在1 3M(图1 0),比高清翡翠台高了1 M,却还要插入4个低码流的标清。这得益于另一种“动态码流分配”技术,我们下面还要详细讨论。

亚洲高清台被艺华转发后,进一步瘦身。保持H.264压缩方式不变,利用动态码流分配,最大码流9M(图1 1),最低4M(图1 2),叫它半码高清一点不过分。虽然静态画质影响不 大,但动态画质肯定有影响。艺华这个频道最高码流曾经一度达到l 2M,但毕竟系统没有这么多码流资源,造成跳帧。经过高清总动员论坛向艺华请求,现在降到9M,基本流畅了。这个例子说明,要合理安排总码流这个“容器”,装太少东西会浪费,但装太多就 会溢出,只有做到平衡才是最好。

水平分辨率和3D

国际上通行的高清厂播标准中,只有1 920 X 1 080i或1 280 X 720P两种图像分辨率。分辨率越高,静态清晰度也越高。但日本的CS高清,包括1 24/1 28上的Sky Per以及10上的e2,却采用一种奇怪的分辨率l440 X 1080,那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对人眼分辨特性的研究,发现对水平分辨率比较迟钝,对垂直分辨率比较敏感。这就是日本CS高清采用1440 X 1080分辨率的理论依据,它只有1 55万静态像素,比1 080i标准少了三成。但由于上述人眼的特性,实际观看效果没有少三成那么严重。加上日本是60Hz刷新率,天生就比我们的50Hz优越。

在BSD的转发器分配中,每个MPEG 2频点,打包了两个高清。其中,只有一个转发器是l440X 1080分辨率的,对应的频道是BSl l、BSl 2,由于分辨率缩小,这两个频道的码流都可以做成24M。但其它四个转发器是l 920X 1 080分辨率的,只能一个频道达到24M,另一个降为20M。

BSD是否会放弃MPEG 2,改用流行的H.2647目前应该不会。因为民间还有上千万台老一代的数字机在使用,没人愿意为新技术买单,应该会继续延续下去。这个问题,我会另外撰文研究。

有人说,CS高清很先进,BSD早已落伍。是的,BSD是1993年规划的,那时候连DVD还没出现。但CS高清也不是现在的产物,早在2003年就规划的。在那个时代,日本半数以上的家庭还在用高清CRT观看高清,显像管的水平分辨率不会超过900点,.喂它1 440点已经太超前。考虑到日本的HDV(High DigitalVideo)便携式录像格式也是1 440 X1080,所以CS才定下这个规格。虽然,当今Full HD平板已成主流,海量硬盘的价格也一落千丈,但水平分辨率降低,可以补偿码流的不足。而根据人眼特性,清晰度的影响不太大。

如果想使码流受低,可以将分辨率降到l280 X 1 080,典型的例子就是奢侈频道LUXE—HD,当水平分辨率降低之后,画面像素也相应降到138万,就能用更低的码流广播,实际测得只有5M上下(图1 3),这是目前固定码流的高清频道中最低的。顺便说一下,这个频道去年倒闭了,如果今年合同执行完毕之后,依然没有买家接盘,它将被关闭,不必为一个半码高清可惜。

总之,分辨率和码流都要消耗资源的,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果码流余量不多,那么只能降低分辨率了。这种技术一度被滥用,早期国内开发的红光高清系统,以及现在网上泛滥的高清文件,把水平分辨率降至U960点,这是一定不能接受的。

即将流行的3D高清,由于需要分别显示左右两幅图像,每幅图像的分辨率就只有960 X 1080(图14)。即使用3D平板重合之后,实际的清晰度都只有2D高清的一半。在目前的高清广播模式下,只是权宜之计,没有办法的办法。

实际上,由于压缩编码的关系,不管是高清,还是标清,或者IPTV,运动.时画面的分辨率都会自动降低。码流越低,分辨率降得越严重。而静态画面却非常清晰,即使在低码流下也是如此,LUXE—HD把我们骗了。

看高清电视是否清晰,一定要以动态时为准,不能靠一幅静态的截图或屏摄来定论。只有动态清晰度不降低或少降低,动态画面连贯顺畅,不掉帧或卡帧,才能算合格的高清。

动态像素和刷新率

一帧l920 X 1080i的高清画面,具有21 0)5像素,它是分两场来完成的。而一帧1 280 X 720P的高清画面,只要一场就能完成,它名义上只有92万像素,但考虑到两倍帧频的关系,在一个单位时间如1秒内,以60Hz/屙I]新率为例,1 080i流过的动态总像素是2 1 0 X 30=6300万,而720P流过的动态总像素是92 X 60=5520万,和1080i比较接近。因此,720P的平均像素应该是动态的1 84万,而不是静态的92万。由于720P的帧频高,大动态的体育频道,如美国本土的ESPN就是采用720P,反而比l 080i更清晰。

最好笑的例子是那些玩高清播放的人,拼命贬低720P,证据是把1 080i文件压缩至IJ720P,没有原版的l 080i好。天啊,这720P是逐行的,只能从摄像机里直接生成,把原本30帧的l 080i插补到60帧的720P,由于分辨率减少,而帧数却不增加,只能重复前一帧,将会丢失一半像素。

反之也一样,如果将720P压缩成1080i,分辨率靠插补提高上去,是假的,而帧数却丢掉一半,同样有很大损失。所以,720P禾E]1 080i是不能互相转换的,硬来的话,将会损失一半清晰度。我可以告诉你,网上流传的720P视频,百分百是假的,并非从摄像机生成。

无论是卫星,还是有线无线,都没1080P这个规格。你徒有l 080P的平板也没有用武之地,只能把l 080i或720P插补上去。1 080i插补到1 080P之后,分辨率不变,帧数重复,清晰度却不会提高。720P插补之后,帧数不变,分辨率靠插补解决,清晰度同样不会提高。

高清接收机采用1 080P输出,并不能提高清晰度,却能把l 080i或720P统一到1 080P,这将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不过,1 080P的刷新率是48Hz,接近中国的50Hz,但比日美的60Hz较低。尽管如此,总要比1 080i和720P互转为好,互转会损失一半清晰度的。

根据这个道理,1 080P的高清接收机,将会成为流行趋势。例如DM8000或者第二代F3等,都是采用这种视频输出。

有一件事情很遗憾。在标清时代,我国是靠欧洲标准,用的PAL。但是到了高清时代,所有格式都抄日本,惟独50Hz抄了日不落帝国。原因是高清CRT多残喘了几年,而高清平板迟到了几年。

无数观察比较证明,不管用MPEG2还是H.264,如果场频是50HZ,画面一定有闪烁感,你倍到l00Hz也没用。现在生米已成熟饭,如果当初下决心换60HZ,那我们的CCTV—HD一定可以跟BS—hi有得一拼。

看高清电视,不能光看它的静态画面是否清晰,更要注意运动的画面是否顺畅。而这一切,当压缩方式已定之后,主要是看码流,码流越高,画质越好,动态清晰度越高。

上面谈到,H.264的优势,主要是智能划分了画面之后,给相对静止的部分以较少的码流,从而节约资源。如果整幅画面都在移动,例如摇镜头,那么H.264就没有潜力可挖,事实上变得和MPEG 2一样,在这种极端场合,为了获得同样的动态画质,H.264的码流应该和MPEG 2相同,没什么优越性可言了。清晰度的个人感受

在有限的码流资源条件下,如果过分追求分辨率、色域,就会导致资源衰竭,系统不得不丢掉当前帧而重复上一帧,使影像出现跳跃感。当系统实在跑不动时,隔三差四地丢帧,造成卡通现象。甚至完全停顿,等一两秒再继续,这是无法容忍的。

如果在高清播放过程中出现跳帧,很显然,颧数缺失之后,必定导致动态像素减少,最终使影像的动态清晰度降低。这个问题,现在根本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奇怪的是,对高清电视的静态清晰度和动态清晰度的感觉,每个人是不同的,至少跟年龄段有紧密关系。年轻人视力好,对分辨率比较在意,而对影像的流畅性要求不高,容易忍受跳帧的痛苦。而中老年人视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前庭功能也较弱,对分辨率倒是无所谓,却对流畅性非常敏感。如果出现跳帧、卡停等现象,会引起心悸或头昏。我测试过50—70岁之间的老人,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甚至有的老年人认为有线电视流畅的标清画面,比容易跳帧的半码高清频道更清晰,就是这个道理。

1080i的画面像素是2 1 0万,大家都背诵如流。但是,半码频道在强烈动态时,例如摇镜头,系统会自动降低分辨率,此时可能只有480i的效果,甚至更低。很多人不相信我的话,可以试试在大动态下截两幅画面,一幅是MPEG 2的19M,另一幅是H.164的7M,肯定前者优于后者。

我反复比对过,在大动态的情况下,BSl采用MPEG 2的1 0M码流画面(480i标清),比FTV—HD91装高清采用H.264的7M码流画面(1 080i高清),前者的清晰度更高。如果你不是亲自试一试,一定不会相信我的话是真的。可惜我们的杂志印刷质量不够好,小小的画面无法进行比较,你有兴趣的话,到高清总动员来,我贴清晰的照片,就一目了然了。

我们比较高清画质,常常截一幅画面来比较,这只是一方面。要知道,电视不同于照片,电视是连续进行的活动影像,帧数越多越好,每一帧越清晰越好,这一切都需要一定的 码流来保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蓝光才能做到。

有一个建议非常好,把我千言万语浓缩在一句话里。今后我们讨论高清的清晰度,定义“画面”是静态截图或屏摄,定义“影像”为活动图像。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现在恰恰被我们混淆了。

铁律l.5也只是一个平均值。上面谈到,如果是摇镜头,H.264一点好处也没有,此时比率其实是1.0。因此,对于大动态的影像,高码流是必须的,否则一定会导致动态清晰度下降。结果什么问题都会出现,除了分辨率降低,同时还伴随跳帧、停顿、失色,降低灰度等级。

可变码流分配

现代的大容量卫星,开始流行54M的宽带转发器,比传统的36M高五成。用一个54M的宽频转发器,加上8PSK调制,实际的有效码流可以提高到77M,如果再加上H.264压缩,就能打包1 0ff"高清,这是目前技术的极限。典型的例子是越南高清和艺华高清。

但是,这样打包之后,即使去掉AC3及EPG等冗余的服务,容易算出每个高清平均分得的码流也不到8M,显然画质会有影响。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古老的技术,90年代末期,发明了MPEG 2标清的可变码流,它能在包内合理分配码流,让缓慢移动的频道分配较少码流,给剧烈运动的频道分配较多码流,并且时刻都在变化。

而今,到了H,264编码的时代,依然可以实现可变码流,各家公司方案众多。目前H.264的编码器,可以选择四个层次:

(1)baseline

(2)extended profile

(3)main profile

(4)high profile

层次越高,效率也越高。效率最高的编码是H.264 high profile,典型的应用是日本CS,越南VTC,香港艺华等等。

例如,CS如果使用固定码流,根据上面的分析,每套高清的码流不能超过12M。现在用了high profile动态编码之后,实际的码流最低3M(图15),最高15M(图16)。对于相对静止的画面,3M足够了。对于剧烈运动的画面,l 5M的画质已接近l 6M全码。high profile会给画质带来好处,但它平均码流依然是1 2M左右,只是分配更加合理。

high P rofiIe也帮助了其他半码广播,如越南高清和艺华高清,动态的可变码流范围是4—1 2M,平均只有8M,比CS要差。但它们采用54M宽频转发器,可变码流的机会更多,动态的范围更大。

可变码流也有致命弱点。上;中到1 5M的码流从何而来?不是变戏法凭空产生,而是“剥削”了包内其他频道的码流。试想,如果包内其他频道某一时刻也正好需要大码流,系统就无所适从了,只好平均分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卡帧、出马等恶劣现象。正是存在这个弱点,就要求转发器频宽越大越好,包内的频道越多越好。在一个54M转发器中,将体育、电影、动画各种类型的频道打包在一起,这样才有更多机会去剥削其它频道的码流,从这点来看,越南高清和艺华高清又胜过CS。

动态的可变码流究竟给画质带来多少帮助,我还没见到量化的数据。有人问我,要做H.264的半码高清,至少需要多少带宽?根据我自电的统计和测算,答案是这样的:只打包一个高清,需要10M;打包4个高清,需要4X9M;打包10ff!高清,需要10X8M。

有人以为可变码流是H.264先进性的标志,那就错了。MPEG 2也可以搞动态的,上面谈到,在90年代的标清时代,就已经有了,我还把自己的发现撰文刊登在《卫视周刊》上。

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采用什么新技术,利用人眼特性,还是8PSK、H.264,或者high profile,每一项都只能提高有效码流三到五成。有人过分强调这些新技术的好处,把人眼特性的水平分辨率降到1 280(LUXE—HD),甚至960(3D);或者把平均码流降到4M以下(108.2的HB0—HD);更有甚者,一些I PTV广播商拼命鼓吹并夸大H.264的好处,推行2M甚至l M的高清,那就不是半码的问题了,而是1,4甚至l/8码了,我们应该加以抵制并坚决反对。

从今年开始,日本Sky Per开始试播3D。如果依然用水平l 440点,那么单眼半幅画面就只有720点了,显然太少,所以它的3D频道水平展宽到1 920点,这.已经不打自招,说明了2003年的规划错误。即便如此,半幅画面也是960点,码流再减半。

3D是左右两幅不同角度的画面,不管是红蓝方式,数字开关模式,还是偏振模式,都是如此。严格来说,用1920X 1080i传输的3D频道,并非高清,只是三维的视觉效果弥补了清晰度的不足。论坛上竟然有人认为3D左右画面一模一样,水平分辨率是左右叠加的,960+960=1920,真是贻笑大方了。

HD频道是二维高清的,3D频道是三维立体的。就目前的广播技术,既是HD又是3D的频道,其实并不存在。

瘦身运动

我们不能因为采用了先进技术,就允许码流无节制地降低。傻大姐的故事,绝对不能重演。但也不能强调画质,少用压缩,世界上没这么多硬件资源。说到底,压缩和资源,是一对矛盾。如何获得平衡,就看你用了多少压缩、多少资源,哪个用多一点、哪个用少一点而已。

好比我手里只有50元钱,吃了午饭就不能看电影,看了电影就不能加油,加了油就付不出停车费。如果码流余量不足,就变成无米之炊。结果只能减d、分辨率、减少颜色、降低图像反差,使画面亮部和暗部都失去层次。谁叫你钱不够呢?

对于高清电视来说,在广播格式已定的情况下,码流就是王道。不管是CS,还是越南高清或艺华高清,比起高高在上的蓝光26M的H.264码流,都是少得可怜。为了获得更好的画质,我们需要更大的码流,虽然达不到蓝光的效果,但至少能尽量接近它,而不是和它越来越远,例如上面谈到4M的H B0—HD。

可以说,高清广播的历史,同时也是瘦身运动的历史。高清资源匮乏,广播商急功近利,是瘦身运动的根源。有人说为了尽早实现普及,应该给广播商喘息的机会,半码高清也未尝不可。但请别忘了,如果现在用半码起步,那以后就变1/4码了,这是丝毫不能含糊的原则问题。

遗憾的是,大部分人宁愿听M P3而不听CD,弄得CD J陕倒闭了。同样,也有很多年轻人可以忍受4M的H 264高清,而说24M的MPEG 2也不过如此,铁律从1.5被夸大到6。这些言论,多半都是无良广播商的所作所为,百姓只是图方便贪便宜,人云亦云。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高清发烧友要有清醒的头脑,绝对不能同流合污。

有人想推翻1,5铁律,认为至少应该是2至3。宣扬这种理论的人,无视H.264存在跳帧卡停的事实,只凭静态截图说话,这是对电视动态影像清晰度最大的误读。或者他原本就是广播商,试图通过修改铁律来达到他们的赢利目的。

拿英国来说,欧洲的领头羊,高清事业的倡导者BBC—HD,是H.264压缩。它早先采用的是1 6M全码,结果前两年突然降到l l M,把铁律提高到2.4,引起英国顶尖的高清玩家强烈不满,奋起而告之。他们不停给B BC写信,还四处宣传和发动普通民众,要求BBC把码率加回去。但悲哀的是,BBC不愿听你的,至今还是我行我素。后来英国另一大电视台ITV—HD上马时,干脆一出来就l l M码率,省得发烧友再折腾了。

由于这种行业潜规则作怪,使瘦身运动愈演愈烈,搞得现在欧洲电视台清一色l440X 1080i的11M半码高清,一遇到大动态就马赛克,真是没救了。要知道,同样规格的日本CS是60Hz刷新率,但欧洲全是50Hz的,这样又再输一城。但60Hz又有什么好呢宁如果码流本来就不足,反而比50Hz更加捉襟见肘了。说到底,一切都要依靠码流来支持。

广播商要使用最少的资源,发烧友希望更大的码流,这是一对矛盾。拉锯战或许还会继续下去,但到头来,都是广播商赢。这些年,我们一再让步,目前的平衡点,已经退守到所谓的半码高清,其代表作品就是日本CS、越南VTC以及艺华高清,这就是我们的最后防线,千万不要再被冲破。

MP嚏2和H.264的1.5铁律关系,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你想打被就打破的。超过2的话,就是警戒红线,除非你搞IPTV。

我们是一群高清发烧友,我们要站在观众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但广播商的想法往往和我们不同,对于高清资源,他们能省就省,能降则降,我们不能继续被忽悠。如果我们不出声,今天你不注意就降一点,明天一不d、心又降一点,傻大姐的故事就会重演。因此,呼吁高码流,声讨低码流,是我们高清发烧友的本分,我们一定要坚持,让广播商听到,希望争取更大的码流!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弱电基础 | 常用软件 | 信息发布规则 | 积分规则 | VIP会员注册 | 广告投放 | 弱电培训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京ICP备11008917号-3 | RSS订阅
★本站手机app客户端已上线!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