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系统跳码图文说明 |
各机型防区跳码方法对照表 | ||||
防区 | 地址编码 | 警情类别 | 防区属性 | |
三十二防区 | 其它机型 | |||
1 | 2122 | 第一防区报警 | 紧急报警 | 24小时布防 |
2 | 2211 | 第二防区报警 | 红外报警 | 可单独布撤防 |
3 | 1111 | 第三防区报警 | 门磁报警 | |
4 | 2112 | 第四防区报警 | 燃气报警 | 24小时布防 |
5 | 2121 | 第五防区报警 | 烟感报警 | 24小时布防 |
6 | 1211 | 第六防区报警 | 第六防区报警 | |
7 | 1122 | 第七防区报警 | 第七防区报警 | |
8 | 1112 | 第八防区报警 | 第八防区报警 | |
9 | 1212 | 第九防区报警 | 第八防区报警 | |
10 | 2222 | 第十防区报警 | 第八防区报警 | |
11 | 2111 | 第11防区报警 | 第八防区报警 | |
12 | 1221 | 第12防区报警 | 第八防区报警 | |
13 | 1121 | 第13防区报警 | 第八防区报警 | |
14 | 0101 | 第14防区报警 | ||
15 | 0100 | 第15防区报警 | ||
16 | 0102 | 第16防区报警 | ||
17 | 0121 | 第17防区报警 | ||
18 | 0120 | 第18防区报警 | ||
19 | 0122 | 第19防区报警 | ||
20 | 0011 | 第20防区报警 | ||
21 | 0010 | 第21防区报警 | ||
22 | 0012 | 第22防区报警 | ||
23 | 0001 | 第23防区报警 | ||
24 | 0000 | 第24防区报警 | ||
25 | 0002 | 第25防区报警 | ||
26 | 0021 | 第26防区报警 | ||
27 | 0020 | 第27防区报警 | ||
28 | 0022 | 第28防区报警 | ||
29 | 0211 | 第29防区报警 | ||
30 | 0210 | 第30防区报警 | ||
31 | 0212 | 第31防区报警 | ||
32 | 0201 | 第32防区报警 |
五防区跳码对照表 | |||
防区 | 地址编码 | 警情类别 | 防区属性 |
1 | 2122 | 紧急报警 | 24小时布防 |
2 | 2211 | 红外报警 | 可单独布撤防 |
3 | 1111 | 门磁报警 | |
4 | 2112、2121 | 燃气报警、烟感报警 | 24小时布防 |
5 | 1211、1122、1112、1212、2222、2111、1221、1121 | 第五防区报警 |
IC地址码跳码调制说明及示意图 一、IC地址码的作用及原理 金鹰无线智能保全系统的主机与每个探测器之间之所以能互通信息,是因为它们之间都有相同的IC地址编码。每套标准基本配置所能防范的区域是有限的,为了满足客户全封闭防范的需求,就需要增配相应的探测器,标准配置中外的探测器IC编码都为空码,此时需把空码调制成与标准配置中的IC地址码相同,这样才能达到配置的探测器与主机互通信息,使系统正常工作。 探测器是通过编码IC来实现编码的。在每个探测器内均有编码IC,只有当IC编码与主机相同时,才能实现与主机互通信息,正常工作。 编码IC是通过引脚短路连接来实现的。 二、 IC地址码的特征 三、 调制IC地址码的步骤 四、 调制IC地址码的注意事项 |
![]() |
![]() |
![]() |
![]() |
![]() |
智能吸顶探测器跳码(烙铁锡焊跳码)背面 |
无线智能吸顶探测器跳码 (正面) |
![]() |
![]() |
无线智能广角跳码(烙铁锡焊跳码)背面 |
无线智能双幕帘(烙铁锡焊跳码) |
![]() |
![]() |
无线信号中继器跳码 插针跳码 |
无线声光警号跳码(烙铁锡焊跳码) |
![]() |
![]() |
增强型红外探测器 插针跳码 |
增强型红外探测器 插针跳码 |
常 见 故 障 及 处 理 方 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