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形状:

感应线圈的两条导线引出时,必须互相缠绕在一起。每米至少20次缠扭。
感应线圈之引出线段不能超过500CM,并尽可能的短。越长,则灵敏度越低。
感应线圈的铜导线截面积一般为1.0—1.5mm2,或AWG16~20。外皮要有特殊防水层,与耐磨、耐高温的特性。
地下之排列形状:

填封密封物之后的导线不可以再能自由晃动。
不可以在湿地上施工,也要排除湿气后再封胶。
切槽内不可以有空隙,避免渗水接触导线,降低绝缘阻抗。
在水泥地里,感应线圈应在混泥土钢筋之上方,距离至少3公分以上。
B、应线圈的埋设计划与作业
Step 1: 首先察看现场地形、地面材质、车辆动向、被侦测的车辆种类、被侦测的目的、现场是否积水,以及确定 业主真正的需求。
Step 2: 再依车道宽度、车道限制措施、地下钢筋的干扰、路面铺设的材质、旁边铁门的干扰、感应侦测器型号等,来决定感应线圈的位置、面积、线材、适当的圈数、与引线出孔箱的位置、出孔箱的尺寸(至少为感应侦测器体积的3倍大)。
Step 3: 开挖感应线圈的槽孔,至少为线圈外线径之3倍宽。若加埋线槽支架,则需更宽。检查地下钢筋的状况(水泥地面),决定埋线之深浅,或再加减圈数。
Step 4: 在车道路面干燥的情况下才可埋线、填充密封物。
Step 5: 埋线前,要预留引线长度。埋线时,每一环线要上下紧贴。在环线之角落开始两条引线出去时,即要互相缠绕埋入引线槽孔内。
Step 6: 封胶时,要充满槽孔内,确保导线不会晃动。同时导线与槽壁以胶隔离,使水 不会渗入接触导线。封胶至引 线出孔箱的位置为止,并与地面齐平。
Step 7: 以感应线圈测量仪器检查电感量与绝缘阻抗。若符合规范,待胶干后,即完成感应线圈之埋设作业。若不合适,需重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