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通信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
工程采用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进行语音和数据的传输,EPON系统采用双波长单纤双向的方式进行通讯,由局端的光纤线路终端(OLT)、光纤网络单元(ONU)及无源分光器组成。
工程由外部公用网引来三路单模铠装光缆经人孔分别进入上述三幢建筑物内的主MDF室,在主MDF室设置一级分光器,单模光缆经分光器分配后,分别引至设置在其各自区域内的分MDF室。为了给用户提供多种选择,进线管线及MDF室的面积均预留出2~3个电信运营商安装通信设备的空间。工程的语音采用快速以太网进行传输,数据采用千兆以太网进行传输。
住宅部分由电信运营商(ISP)来实现光纤到楼层,即每个MDF室内均设置二级分光器,引入MDF室内的单模光缆经二级分光器二次分光后,垂直主干线采用单模光缆在TPS内敷设并引至每层TPS内的ONU。每层ONU与本层TPS内的配线架或接入层交换机连接,并采用超五类双绞线(语音)或六类双绞线(数据)星形连接至各自工作区内的信息点(语音和数据)。住宅各户的书房、厨房及家庭服务器处均设置1组双口插座(语音和数据),客厅、卧室均设置2组双口插座(语音和数据),卫生间均设置1个单口插座(语音)。
公共建筑部分由ISP来实现光纤到大楼,即单模光缆引至每个MDF室。在MDF室内安装IP用户电话交换机(IP PBX),由ONU将单模光缆进行光电转换后的电信号(即为中继线)引至IP PBX,再由IP PBX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对绞电缆在TPS内敷设并引至每层TPS内的配线架进行语音的传输。另外,在MDF室内安装汇聚层交换机,由汇聚层交换机采用单模光缆在TPS内敷设,并引至每层TPS内的接入层交换机进行数据的传输。最后由配线架、接入层交换机采用六类双绞线星形连接至各自工作区内的信息点(语音和数据)。公共建筑的工作区的面积为10m2,每个工作区至少应设置1组双口插座(语音和数据)。
在休息大厅、会议室、办公室、设备用房、配电室等处,设置无线接入点(AP),并通过六类双绞线与接入层交换机相连,无线终端通过无线接入点(AP)连接到有线网络上,使无线的所有用户可以访问网络的资源。
工程的信息网络采用星形拓扑结构以太网,分为内网和外网,既可满足内部局域网各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又可从外部的Internet获得各种宽带业务服务,方便快搜捷。
4.1.3 无线通信系统
工程的无线通信系统由无线对讲系统和信号室内覆盖系统两部分组成。
(1)无线对讲系统
工程的无线对讲系统采用380MHz频段数字对讲机技术及无线对讲信号增强系统。无线对讲系统由中继台基站、发射合路器、接收分路器、双工器、收发天线及无线对讲机等部分构成,其主要设备设置在三个主消防控制室,且收发天线分别设置在这三个建筑物外。
通过中继台接口控制器(BSC)可以与其它各种系统使用的控制器、有无线接驳器、互联所需要的其它中继台连接。工程的中继台基站与基站控制器(BSC)之间采用同轴电缆连接,基站控制器与用户电话交换机采用用户线方式和局间(2Mbit/s接口)的方式进行连接,这样就可以实现有线电话用户拨打无线对讲机。
(2)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室内覆盖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和信号分布系统两部分组成。工程采用光电混合(光纤─同轴电缆)传输的分布式室内覆盖系统,且为了便于管理和维护,无线对讲系统的380MHz信号与各运营商的各种制式的信号均各自独立设置室内覆盖系统。信号源的引入方式采用基站直接耦合信号方式,引入信源设备设置在各建筑物的MDF室,移动通信的信号由室外附近的蜂窝基站分别引来三路光缆进入三个主MDF室内的光纤直放站,经光功分器分配若干路后,分别采用光缆将信号引至各自区域内的分MDF室,再通过支持相应频宽的分布式天馈线系统进行室内覆盖。
两个直放站之间采用光纤进行信号传输(设备包括光近端机、光远端机和光功分器),直放站至各室内天线采用射频同轴电缆连接(设备包括电耦合器、电近端机、电远端机、电功分器)。上述主要器件均安装在MDF室或TPS内,便于日后维护。公共走廊、电梯前室、地下室内采用全向吸顶天线,电梯井道内采用八木天线或板式天线。
4.1.4 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的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双向传输的有线数字电视网,即在HFC(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的基础上,下行通道传输有线电视数字信号和数据信号,上行通道传输数据信号,有线电视用户可实现VOD视频点播。有线电视系统由前端、传输线路、分配网和用户终端等部分组成。前端电视信号源包括有线电视信号、卫星电视信号、自办节目源等。
工程的有线电视信号分别从城市有线电视网引来三路光缆,经室外的三处人孔进入三个主MDF室设置的前端设备。住宅(N1)和电影院/专卖店将有线电视信号分成若干路后,分别引至其相应区域内的分MDF室。
自办节目源设置在地标建筑主MDF室,可播放自主宣传的影像及各种音视频源,利用字幕机播放导播事项,也可播放Internet的网络电视台的节目,并设置VOD视频点播主机,由节目采集信源编码器、硬盘阵列存储器、视频服务器、视频播放机、点播信号交换机、VOD数字调制器、计费系统服务器等设备组成。
在酒店的屋顶设置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在顶层设卫星电视接收机房;由室外抛物面天线引入接收机房内的电视信号经有源功分器、卫星数字接收机、数字调制器、混合器后,采用光缆在TPS内向下传输并引至地标建筑的主MDF室内的前端设备。与经调制器调制后的自办节目信号、有线电视信号混合后,经驱动放大器进入光端机,变为光信号,经分光器输出两路光信号,分别作为酒店和地标建筑的电视信号,并向干线传输。
主干线及部分分支干线使用光纤传输,分配网络使用同轴电缆,均采用星形拓扑结构。有线电视用户盒设有数字电视接口、调频收音机接口以及数据接口,通过电缆调制解调器可将个人电脑接入Internet收看网络电视台的节目。住宅部分有线电视的分支线引入每户的智能家居配线箱,箱内配置1个四分配器,在卧室、客厅、厨房、书房均设置1个有线电视出线盒,电视机前均设置DTV数字电视机顶盒,住宅用户可通过遥控器和机顶盒点播城市有线电视信号收费的节目;酒店客房每间均设置1个有线电视用户盒,电视机前均设置VOD视频点播机顶盒,用户可通过遥控器和机顶盒点播自办节目源的节目。
4.1.5 智能家居系统
在住宅内采用智能家居系统,每户住宅均设置一个智能家居配线箱,并在智能家居配线箱内安装家庭网关和家庭服务器。引入住宅户内的语音、数据及有线电视缆线均接入家庭网关,在家庭网关内进行跳接和分配,并引至各信息终端出线口,且预留无线接入点AP.另外,家庭服务器还可通过家庭网关与小区的物业网相连。家庭服务器通过协议转换将各种不同功能的家用设备采用星形拓扑结构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可实现家庭设备自动控制和家庭安全防范。家庭设备自动控制既可由本地智能控制器控制,又可由电话远程遥控器或通过访问Internet的方式异地远程控制家中电器设备的运行。家庭设备自动控制由多表远传(包括水表、电表、煤气表)、家电控制(包括电视)、照明控制、空调控制、排气扇控制、配电箱内断路器控制等部分组成。家庭安全防范由访客对讲(包括可视对讲室内机、门口机)、火灾自动报警(包括烟感探测器、温感探测器)、煤气泄漏报警(包括煤气探测器、煤气阻断器)、紧急按钮、门口摄像机、RF读卡器、电控门锁等部分组成。有报警发生时,可自动拨打电话报警,并将报警信号通过控制网络传送至小区的物业管理中心,还可与家庭设备自动控制进行联动。
工程的智能家居系统采用基于TCP/IP通信协议的10/100M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每户的智能家居配线箱均采用星形拓扑结构,连接至TPS内的接入层交换机,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连接至汇聚层交换机。各幢住宅的单元门口机(包括可视对讲主机、自动门)、停车库管理系统主服务器、警卫室电话、管理室电话、公共设施IP电话、视频安防监控服务器、管理费及多表远传计费服务器分别连接至接入层交换机。Web服务器、WAP服务器、V2oIP服务器、网络管理服务器均采用TCP/IP联网至汇聚层交换机,并通过防火墙及路由器与外部网络的计算机或手机连接,以实现对小区物业集中管理。
4.2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
4.2.1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工程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建筑物内的空调、给排水等机电设备或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以Web技术为核心,采用基于开放式的BACnet通信协议的全以太网的通讯方式,并采用两层网络结构(即管理层和现场设备层),100M的传输速率保证现场设备与上位机之间的快速通讯和数据交换。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直接数字控制器(DDC)支持WebServer功能,允许客户在远端通过普通的IE浏览器直接登录现场DDC进行数据浏览或修改,且各DDC之间均通过Ethernet进行通讯。
系统采用星形网络结构,将数据采集器、传感器、智能仪表、阀门执行器、风门执行器、变频器等智能现场仪表均连接至现场的DDC.各DDC均通过100M的Ethernet采用星形连接至TPS内的接入层交换机,并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连接至消防控制室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主服务器。工程对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热交换器、风机盘管、生活给水泵、中水泵、污水泵等进行监控。对于电制冷机组、冰蓄冷机组、水源热泵等设备自带独立的监控系统,采用网关等互联通信接口设备及开放的BACnet通信协议,直接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信并交换数据。